查看原文
其他

是什么“成都造”,让马克龙拍手陶醉?

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3-07-18


日前,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邂逅了一件让他拍手叫绝的中国古代乐器——“九霄环佩”琴。现场,古琴演奏家李蓬蓬以一曲《流水》,奏响千年绝唱,一曲终了,余音绕梁。马克龙先生不禁拍手致敬,并好奇询问这件乐器和这首古曲的情况。


图据央视新闻

古琴,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,有三千年以上历史。2003年11月7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,中国古琴被评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而在古琴中,名为“九霄环佩”的唐代古琴尤为尊贵,现存仅四张,其市值估价约4亿元人民币,被称为“全世界最贵的乐器”,妥妥的中国国宝。


藏于故宫博物院的“九霄环佩”琴 图据故宫博物院官网

你知道吗?
“九霄环佩”琴
是1300年前的“成都造产品”
……


             匕

成都雷氏

诞生了

“中华第一制琴师”

 阝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廴              匚

图据故宫博物院官网


自伏羲时期诞生以来,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化,古琴出现了许多种样式,其中最重要的样式便被命名为“伏羲式”,而“九霄环佩”琴就是“伏羲式”的琴,且是可考证现存最古老的“伏羲式”琴。


是谁制作了这件传奇国宝?答案是唐代成都人雷威。


唐朝时,蜀地是全国制琴的最佳基地,其中成都的雷氏家族便是蜀地琴匠中的佼佼者。雷氏家族共有三代九位斫琴大家,其中数雷威造诣最高。《琴雅》一书中写道:“贞元(公元785年-804年)中,成都雷生所制之琴,精妙无比,弹之者众。”成都雷氏家族所制的琴也被称为“雷琴”,为后世无数文人雅士所追捧和喜爱。


雷威制琴取材不拘一格,他喜欢在大雪天独自进入峨眉山等深山老林,站在大树下听风雪击打树木的声音,以选择自己满意的木材。因为技艺蜚声全国,雷威后被封为琴待诏,专为皇室制琴。


清代朱伦瀚《雷威雪岭听松图》


“九霄环佩”不是一张琴的名字,而是雷威制作的这款琴的统称。现存的“九霄环佩”琴共四张,琴面材质为桐木,琴底为梓木。小篆体“九霄环佩”四字刻于琴的“龙池”上方。


“九霄环佩”琴能流传1300年至今能演奏,足以见得雷威的技艺之精湛,不愧“中华第一制琴师”的美誉。雷氏家族造“雷琴”的传奇技艺,也直接反映了古代蜀地、古代成都独树一帜的音乐艺术氛围。蜀山派(川派)古琴,作为古琴最具代表性的流派,更是已经传承发展2000多年,马克龙所欣赏到的《流水》一曲,也是蜀山派古琴的代表作之一。


             匕

“九霄环佩”琴的天府基因

不止于制造

 阝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廴              匚

图据故宫博物院官网


细读珍藏于故宫博物院“九霄环佩”琴琴身,在琴足上方,竟刻着“苏轼记”三个字!这个生于天府之国的千古文豪,也曾是这张琴的拥有者。


作为北宋文人的巅峰,苏轼的才华远不止于诗词和书画,他还精通音律,在玩琴上亦有很高的造诣,也是“雷琴”的忠实粉丝。在苏轼所著《家藏雷琴》中,记载了他所收藏的多张唐代“雷琴”。所以,“九霄环佩”琴上才会留下他所刻“蔼蔼春风细,琅琅环珮音。垂帘新燕语,苍海老龙吟。”


“中华第一制琴师”和这位千古文豪,两个同样生于天府之国的人,就因为“九霄环佩”琴,被美妙地联结在了一起,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就了一段跨界传奇。


李蓬蓬演奏的“九霄环佩”琴也刻有“东坡苏轼珍赏”  图据央视新闻


苏轼爱琴,甚至夸张到将收藏的琴拆卸开,分析琴发出动人声音的奥妙。他对琴的研究已经上升到哲学的高度,曾写道:“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”不只是他,其父苏洵、弟弟苏辙均痴爱于琴。


故宫博物院这张“九霄环佩”琴还被另一大文豪收藏过,那便是苏轼的学生黄庭坚。在琴背池右有刻“超迹苍霄,逍遥太极。庭坚”。


图据故宫博物院官网


李蓬蓬演奏的“九霄环佩”琴,如今为何作如先生所收藏。何作如找了许多名家,请他们演奏“九霄环佩”琴重现它千年前的风采,都以失败告终,直到遇见了李蓬蓬的父亲——古琴大师李祥霆。经他调整和弹奏,“九霄环佩”琴终于再现盛唐时的天籁之音。


古琴演奏大师李祥霆 图据央视新闻


李蓬蓬说,她从十岁开始跟着父亲李祥霆练琴,2016年曾弹过一次“九霄环佩”琴,当时就让她特别震惊。这一次为了让远道而来的马克龙先生听见真正的中国音乐,了解中国的文化,她提前多天开始“醒琴”,让“九霄环佩”表现出最好的声音状态。


李蓬蓬在弹奏“九霄环佩”琴


“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”
这是杜甫对古时成都
音乐艺术氛围的写照
正是创造、包容、优雅的天府文化
诞生了这样流传1300年的“成都造”
也成就了成都延续至今的城市气质
更让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
多出一扇与世界交流的窗口


记得把公号加星标,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


推荐阅读

“菌子书记”驻村日记

是旅游还是拉练?“特种兵式旅游”火了!


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

记者 钱虹辰

图片 央视新闻 故宫博物院官网

编辑 王戬

校对 蔺虹豆

审核 饶竹舟

监制 杨扬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